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。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和病理类型引起的一组疾病。临床特点是病程长,可有一段时间无症状期,表现为病程缓慢。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,沉淀物镜检可见红细胞,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。
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相似,但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。根据肾小球的主要病变,可分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、膜性肾病、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、系膜毛细血管肾炎和增生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。
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不愈,病程在1年以上可转移为慢性肾小球肾炎。然而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,而一般是由免疫机制的长期影响和肾脏血流动力学、肾血管和系膜功能的长期变化引起的。
急性肾小球肾炎已转化为慢性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超过6个月至1年以上。近年来肾活检和临床资料均发现。随访2~3年,急性肾小球肾炎后异常尿和肾活检活动逐渐消失。因此,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不应仅以时间来判断。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消失后肾脏仍有残留病变,但有时有肾小球纤维化,有时尿常规检查仍有蛋白质和红细胞存在。
活检显示肾脏弥漫性炎性病变已基本消失,只剩下局灶性病变,即所谓的“缺损愈合”。在一些患者中,纤维化肾小球的数量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。在上述情况下,应继续跟进并注意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。
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也有急性发作的倾向,每次病情相对稳定,由于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突发性恶性刺激,病情在短时间(3至5天甚至1至2天)内迅速恶化。此时,大量患者出现蛋白尿,甚至肉眼血尿,管型增多。明显的水肿和高血压,以及肾功能的恶化。经过适当的治疗,病情可以得到缓解,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水平,这也可能导致疾病的进展,进入尿毒症阶段。